当前位置:主页 > 政教德育 > 德育之窗 >
校长课堂:读懂“东坡”逐梦芳华
作者:王玲 发布时间:2020-03-11 20:50 点击次数:
流年飞度,岁月更新。在全民抗“疫”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, 3月11日下午三点,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刘振武利用腾讯课堂平台,为课改部师生及家长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——《敬说苏轼,文耀人生》。
刘校长以丰富的文化文史知识,深入浅出的辩证思维,妙语连珠的叙述语言为我们师生带来一场文化文学盛宴。他主要从苏轼的人生足迹、苏轼的人生学记、苏轼的爱情、苏轼的人生政绩、苏轼的文学成就、苏轼的人生不足等六个方面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苏轼形象。
刘校长讲到,黄州时期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潮,但又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。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,苏轼以旷达的心胸,傲岸的心性,慨然吟出了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千古名句。诗歌一直是苏轼的精神食粮,被贬惠州吟唱“报道先生春睡美,道人轻打五更钟”;被迫渡海,离别亲人,白首投荒来到海南,依然满不在乎吟唱“他年谁作舆地志,海南万里真吾乡”。以此来告诫课改班的同学,此时正值疫情肆虐时期,也是处在学习的不利时期,因此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,要化不利为有利,弯道超车,在逆境中突破自我。
在讲到苏轼的人生学记时,刘校长特地举出苏轼续写王安石《咏菊》诗”秋花不比春花落,说与诗人仔细吟”的例子,以此来寄语学子:学习上要开阔眼界,要重视社会实践,走进生活,关门读书只是一时之进步,难有终身之成就。
在说到苏轼的成就,刘校长侃侃而谈,如数家珍。在文学艺术上,苏诗豪放大气,苏文汪洋恣肆,苏词境界全开,苏画自成一派。在为官上,苏轼坚持为官一地,造福一方,徐州防汛,杭州筑堤,儋州授馆,兴修水利,架桥凿井,赈灾施药,都于史有证。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”这是苏轼一生功业的概括。无论处庙堂之高,还是处江湖之远,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渝,不管历经多少磨难,九死不悔。因此,身为课改班的学生,我们也要有“心怀天下,爱济苍生”的理想,要把对国家,对社会,对人民的责任感,对理想、对抱负的追求作为自己终其一生的精神支柱。
不仅如此,刘校长还从苏轼写给儿子的诗“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”中读出人生的三境界,从“家童鼻息已雷鸣,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”中读出了苏轼的人文情怀,从东坡与黄州文化的关系来告诫学子们,苏轼才是我们心中的“明星”,在他的身上,有“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”的快慰,有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的洒脱,有“忽然浪起,掀舞一叶白头翁”的优游,有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的潇洒,有 “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”的豪迈。读懂苏轼,静静聆听这位先哲在坎坷动荡的一生中留下的文学精品,就会感动于他的天下为怀、无私无畏、随缘放旷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,就会轻松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风雨……
最后刘校长联系当前形势,既表扬前段时间课改部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又对后段工作提出殷切的期望,希望课改学子知长悉短,在疫情期间互相帮助,要才德匹配,方能为民服务,不负芳华!
这次讲座,犹如一场及时雨,激发了学子们在特殊时期求学的动力,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代精神大儒——苏轼的精神特质,让师生们受益匪浅!

上一篇:我校开学初进行系列安全教育
下一篇:没有了

主页    |     学校概况    |     校园动态    |     师资队伍    |     教学教研    |     学工在线    |     政教德育    |     校友工作    |     党建园地    |